欢迎访问中国(温州)国际皮革、鞋材、鞋机展览会官网! 2026年8月20-22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面对机遇与挑战 中国皮革业如何生存和发展

  作为世界皮革和革制品生产大国,中国皮革业不久前在家门口——广州市与海外同行们 进行了一次较量。在第十届广州国际皮革展中,领导国际潮流的意大利和西班牙皮革业,分别以较大的参展阵容展示出了最新的时尚皮革产品,令中国皮革界同仁和中国消费者大开眼界。名不见经传的巴基斯坦国也派出了由10余家皮革厂商组成的展团,表明了他们竞争中国市场的决心。由韩国等东南亚10多个国家和我国台湾省约300多家皮革厂商们组成的展团以前所未有的热情营造出了拓展中国内地市场的强大声势,在本次皮革展览会上大出风头,给人一种反客为主的印象。相比之下,国内皮革企业不仅在参展数量上弱于海外军团,而且展出的产品也缺乏新意,一副“重在参与”的架势充分显示出了中国皮革业在市场夹缝中的窘况。   尽管我国皮鞋、皮衣、包袋的产量始终处于世界首位,但从目前国内皮革制品的市场和消费情况看,意大利、西班牙等发达国家的高档皮革及其配套产品,以一分价格一分货和完善的售后服务等优势,逐步进入中国后,在不经意间从中国同行手中抢走了大片高档皮革制品市场,而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档皮革制品,以其价廉的优势也打开了中国皮革市场的缺口,值得人们深省的是,剩下的中档皮革市场也没有全部握在我们自己的手 中。笔者日前在国内一些大型百货商店采访时发现,国内皮服企业正面临着销售淡季比往年早到而销售旺季又姗姗来迟经营困难的艰难状况。   拥有近200万产业大军的中国皮革业,是出口创汇型产业,出口值位居轻工行业前列,年最高出口创汇多达98亿美元。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我国已跨入了世界皮革生产大国行列, 而为什么在市场竞争中我国皮革行业的战绩总是不尽人意呢?皮革行业的一些专家告诉笔者,就皮革质量而言,我国高档产品并不逊色于国外,但中国制革业在原料皮的质量、潮流的 把握、皮革图案和色泽的取舍上,却与国外产品拉下了很大一段距离。随着国外皮革制品大 举进军我国市场,国产皮革除了价格能起微弱的杠杆作用外,在竞争中已明显处于劣势之中 。   我国皮革工业走过一段辉煌历程后,为什么会迅速进入市场持续疲软的状况呢?解析其 存在的深层次根源,业内人士认为,正处于发展时期的中国皮革工业,有一系列严重制约着皮革行业发展的问题:原料皮质量不高导致皮制品难上档次。“九五”期间国家对农牧业有较大投入,使我国畜牧业得以发展,皮革行业所需的原料皮数量迅猛增长,为我国皮革工业提供了广阔的生皮资源,但因畜牧养殖、原料皮采集保存和交易过程中的管理等多种因素,造成原料皮长时间积压,皮质下降,从而使我国原料皮的质量始终没能得到根本的提高。   企业布局不合理影响皮革产业竞争实力提高。我国皮革业所需原料皮的产地主要在中西部地区,但目前65%左右的皮革企业都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及中南地区,由此造成的北皮南运状况,不仅使皮革加工和运输成本大增,而且导致真皮制品价位较高,不利于市场竞争。   我国最大的皮革制品生产销售市场分布在东南沿海,但最大的皮革制品消费市场却在黄河以北地区,不以销售市场为导向的皮革产业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皮革工业的发展;企业营销和竞争理念的落后严重影响了皮革产品的正常交易。由于皮革企业研究培育市场不够,皮革产品利润大时,生产企业一哄而上,造成原料皮市场供应紧张。生产相对过剩后,厂家和商家之间便展开了相互压价的恶性竞争。为了解决企业实际收入下降问题,一些 厂商针对我国皮革市场交易规则缺乏、秩序混乱和普通消费者对真皮制品鉴别能力有限进行诈骗销售,严重影响了皮革产品的正常交易;用真皮产品文化启动消费市场不够。从消费者角度来看,因皮革产品销售中的诈骗行为,加上时尚消费中的休闲风和回归大自然的兴起,消费者对皮革服装这种价格偏高、而非必 须使用的商品出现了淡然的消费心理。皮革服装的滞销,不仅带动了皮服的降价,而且造成了服装革及原料皮价格的暴跌。启动真皮制品消费市场,必须要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大力开展对天然皮和其品质识别的宣传,如帮助消费者提高区别好皮与次皮、牛皮和羊皮,头层皮和二层皮、贴膜皮和压花皮等鉴赏知识,用更新的产品适应消费需求;技术和科技投入力度不够使皮革行业技术进步步伐缓慢无力。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相当数量的皮革科研机构举步维艰,高新技术研究底气不足,我国制革技术的重大革新显得后继无力。目前以新技术为先锋的国外皮化材料,大规模入主中国市场,而国内的皮革技术进步步伐无力且缓慢,多数皮革生产加工企业仍摆脱不了经验状态,生产仍处于半机械化阶段, 离单机自动化和自动化生产线还有较大差距,更谈不上信息化的制造。   随着国有皮革企业的大量倒闭,海外皮革商加大了在中国大陆皮革业的投资,由于国内乡镇、民营皮革企业不具备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提高,国内大批皮革专业人才流入外资皮革企业,使得资金雄厚、装备先进的外资皮革企业如虎添翼。外资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开发新产品,逐渐由为国内制革企业服务发展到引导制革企业发展,慢慢地把握住了我国皮革工业 发展的主动权。   意大利、西班牙等制革强国早在几年前就通过各种渠道将成品革销售到了中国,由于高 额的关税和不太完善的销售网络,在增加海外军团运营成本和风险的同时,制约了两大强国 将产品倾销中国市场的行为。但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外皮革贸易进入中国市场的障碍将自 动消除,为此,海外军团大多看好在中国市场的长远发展,并对抢占中国市场信心十足,他 们通过参加中国的皮革展览会等各种渠道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并借此寻找在中国市场 的贸易合作伙伴,架通了进军中国大陆市场的桥梁。   当意大利、西班牙、甚至名不见经传的巴基斯坦、孟加拉国人已“真枪实弹”地进占中国皮革市场时,我们成天呐喊着走向世界,还在计划着怎样打进国际市场的企业,只要看看我们自己的产品,看看我们自己所用的技术和工艺,能与别人竞争吗? 仅凭单价优势就能去占领国际市场吗?中国皮革产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生存与发展,业内人士指出,正视自身的不足,发奋图强,从家门口的仗打起,是其关键。   我国皮革工业是出口创汇型产业,对外贸的依存度较高,如何全面提高皮革技术创新、 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知识,不断适应技术挑战,如何利用国际贸易大家庭组织单元 的外向型皮革工业企业的身份,在与世贸成员国的互溶中实现企业由中国性向世界性的过渡,对中国皮革产业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在倡导中国皮革服装走品牌化、精品化、国际化道路的同时,如何积极借助意大利等国为开拓中国市场每季在中国召开的皮革流行趋势研讨会,及时把握国际市场信息和先进的工艺技术,研制生产出适应国际潮流的产品,尽快缩小中国皮革制品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是加大我国皮革产业高水平拓展市场力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针对皮革市场发展需求,如何依据皮革服装时装化、休闲化的流行趋势,积极引进国际先进设备和技术工艺,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用适销对路的升级换代产品去角逐国内外市场,彻底改变企业生产经营方式,是大力提高我国皮革行业市场竞争水平的有力措施 。   皮革服装作为高档耐久消费品,消费服务十分关键。如何面对假冒皮革制品对消费市场的侵害,在大力宣传真皮文化,打击皮革市场制假贩假行为,进一步增加名牌产品的科技含量,增加制假的难度,知名品牌如何在弘扬品牌文化精神的同时,在质量和服务上很下功夫 ,是我国皮革制品在消费者心中建立信赖和可靠印象的前提。   近年来,中国皮革市场发生了显著变化,由某一两个企业产品独霸市场的局面不复存在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到来,虎视眈眈中国市场的海外皮革,正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加大 竞争中国市场的力度。针对国内皮衣市场连续下滑的状况,日前,拥有皮革生产经营企业40 00多家、皮革业产值达74亿元的中国皮革之乡海宁市,正在紧锣密鼓筹办“海宁中国皮革博 览会暨第七届皮革服装展销会”。此次展会是中国皮革产业在加入WTO前的一次技术、品牌 、营销理念和经济实力的展演,引起了海内各方的极大关注。海宁市政府在年成交额达36.5 8亿元的海宁皮革服装市场,投资680万元,新建了一座3000平方米的中国皮革城展览馆,并为国外企业专门开设国际展区,为国内名品、名企开设精品展区,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企业, 搭起了一个皮革行业表演的大舞台。据悉,一年一度的中国皮革服装设计大奖赛也将在这里举行,全国各地的皮革专家、服装设计师们届时将共同研究21世纪中国皮革服装的发展战略,世界五大毛皮拍卖行和美、德、法、韩、希腊等10个国家的客商们也都将携带最新皮革产 品参加海宁皮革博览会,中国皮革行业在家门口又将与海外同行们展开一次更为激烈的较量 。   国际经济观察家分析表明,世界皮革工业的重心正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我国作为世界瞩目的皮革生产加工和销售中心的地位将更加突出。然而,较大的潜在市场等待我们去拓展,中国皮革产业在新机遇的挑战面前,能否有上乘的表现,我们将拭目以待!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