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温州)国际皮革、鞋材、鞋机展览会官网! 2024年8月23-25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评论:中国制鞋业艰难跋涉创名牌之路

  尽管中国已经是世界上的第一制鞋大国,但中国的鞋业现在仍艰难地跋涉在创牌之路上。 据悉,中国去年共制鞋80亿双。这就意味着全球每两双鞋中,就有一双产自中国。   另外,来自中国轻工工艺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也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国鞋业出口总额达84.7亿美元,同比增长24%。与此同时,中国国内的鞋类制品销售近20亿双,已超越美国的16亿双而居世界首位。 但是,中国出口的这些鞋中却尚无一个世界级品牌。而且有数据显示,2005年上半年中国鞋类进口额接近9700万美元,且都以中、高档品牌鞋品为主。    9月12日,在广州举办的“中国鞋业皮具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们一再表示中国鞋业应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品牌型转变,从提高制鞋的技术含量、创立自有知识产权的鞋类品牌上苦下工夫,提高档次,走发展品牌之路。 以数量拼质量 中国制鞋及鞋类消费市场正迅速增长,中国鞋制品的产量和出口量目前已稳居世界首位,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但中国出口鞋至今仍尚无一个世界级品牌。 对此,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鞋业皮具发展高峰论坛”上,与会专家们指出,长期以来,我国鞋业出口主要是靠“价格”和“数量”取胜,以数量拼质量。正是这种数量规模型的出口方式,使得中国鞋业制造处于世界制鞋产业链的低端位置,利润相当微薄。 据统计,去年全球鞋类产量约160亿双,中国生产近80亿双,占全球产量一半左右,其中皮面皮鞋约占总产量的35%左右,中国目前已形成多个重要的鞋类皮具生产基地和产业集群,并主要集中在广东、浙江、福建、四川、山东等地。其中,广东省是全国最主要的鞋类生产和出口基地。去年广东鞋类生产近40亿双,出口近25亿双。 与此同时,由于研发力量不足、品牌效应匮乏,去年全中国皮鞋积压达三至6亿双,产品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突出,而这又引起制鞋厂商的低价竞争,盲目进行“价格战”,许多中国企业因此陷入了“出口数量上升、经济效益下降”的怪圈,在走向国际市场时直接遭遇关税和技术两重贸易壁垒。据统计,去年中国鞋出口单价从1998年的5.79美元下滑到了3.27美元;今年7月,欧盟开始对中国出口的部分皮面皮鞋进行反倾销调查,涉及金额6.7亿美元,中国1200多家企业和上百万工人受到影响。 去年曾闹得沸沸扬扬的西班牙烧鞋事件,更是中国制鞋人心中之痛。究其原因,那就是,我们的产品“价廉物美”。但物美却不能卖个好价钱,缺少的就是知名度,就是品牌和人们对中国品牌的认同度。 事实上,尽管中国鞋业在长期发展中,已涌现出如“李宁”、“安踏”、“双星”、“红蜻蜓”等大批民族品牌,但与国外知名品牌相比,有关专家说,却还存在档次太低、科研能力不足、人才匮乏、整体管理水平低下、创品牌能力弱等缺点。中国在制鞋业上目前仍是“品牌小国”。 提高质量是强国之本 “提高产品质量是我国真正成为鞋业强国的根本。”中国皮革和制鞋工业研究院院长杨承杰说,“鞋类产品除了要符合国家标准外,还应注重舒适性、美观性、安全性、功能性,国内企业应当在这些方面投入更多的研发力量;此外,鞋同服装一样具备美学要素,中国企业应当发挥创造性,将中国文化、中国元素注入设计之中。” 广东省鞋业厂商会会长丘小广也指出,中国鞋业还要尽快转变生产出口方式,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品牌型转变,从提高制鞋的技术含量、创立自有知识产权的鞋类品牌上苦下工夫,提高档次,走发展品牌之路。 对于国内高端市场基本上被国外的知名品牌占领。康奈集团总裁郑秀康也曾说过:“消费者所以不买国产高档皮鞋,主要是在国内高端市场,国际知名品牌要比我们国内品牌知名度高、美誉度好,从而把中国一部分高消费的人群吸引过去了。这种现象,不得不使我们意识到,没有国际品牌的知名度,就没有全球化的市场地位,只有拥有世界名牌产品,才有市场发言权。” “中国鞋业皮具品牌发展之路任重道远,”中国皮革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张淑华在此次论坛上表示,我们有信心,协会规划将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在行业内打造三至五个世界知名品牌。 “此外,政府部门应制定相应政策,支持企业创建品牌,企业要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提高制造能力、设计能力、管理能力和营销能力。”张淑华还说。 丘小广还表示,广东作为中国鞋产品制造的重镇,一些企业面临着重新开拓市场、转变经营模式的巨大压力,历史形成的为国际知名品牌进行“贴牌”生产、赚取加工费用的运营模式在日益突出的国际贸易壁垒下弊端逐步显现,一些企业为了争抢出口市场不惜互相杀价,因此已经有一定规模和经济基础的企业应该尝试打造自主品牌并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走品牌发展之路。(信息来源:东方网)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