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中国(温州)国际皮革、鞋材、鞋机展览会官网! 2025年8月22-24日 温州国际会展中心 English

首页 / 媒体 /

行业新闻

解决“温州鞋”在国外屡屡遭陷的问题

  距去年9月17日西班牙埃尔切的“烧鞋”事件刚半年,今年3月12日,在俄罗斯莫斯又发生了“俄罗斯税务警察强行拉走价值8000多万元中国鞋”事件。6月30日,欧盟正式公告,对中国劳保鞋启动反倾销调查。最近,据网上公布的消息称,7月26日又有价值7~8千万元的温州鞋在俄罗斯市场被扣,而3月12日被扣的中国鞋至今仍未归还。由此,温州鞋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温州鞋业的坎坷命运再次吸引了国人的眼球。那么,温州鞋今后踏出国门之路该怎样走呢? “灰色清关” 问题严重   “灰色清关”这种中俄两国间的“非正规贸易”存在已久,两国政府一直在寻找解决的办法。商务部负责人表示,目前俄境内“灰色清关”问题较为严重,很多中国商品通过该渠道进入俄市场后,无法获得清关凭证,俄执法部门屡次以此为由查抄罚没中国货物,使中国在俄企业和华商权益受到损害。   为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中国对俄出口企业应提高依法经营的意识,通过合法渠道在俄海关报关,索取全套报关凭证,做到单证与货物相符,防止非法清关公司从中渔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这位负责人说,商务部将继续会同有关部门加强交涉和磋商,争取妥善解决这一问题。 事件背后的全球化市场仇恨   对于发生在西班牙和俄罗斯的这些罕见的反华商事件,可以说是“民间反倾销”,这就预示着欧盟的“政府反倾销”迟早要来。   有人把问题归结为 “ 以廉价劳动力为竞争优势的 ‘中国制造’没有征服异邦”,有人认为这是“保护地方工业”的极端之举。但是这些隔靴搔痒就事论事的解释很难让人信服。其实 “烧鞋事件”和“扣鞋事件”的真凶是:全球化市场仇恨。   我们要从这些事件中总结出这样的教训:在国际视野中,中国越来越有大国的气质,这不仅表现在外交政治的影响力,还表现在为世界各地输送了很多华商,“中国制造”的竞争优势使他们成为当地主导某一市场的少数族群。在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格局下,这些“少数族群”在当地很可能被推到风口浪尖,成为当地民粹政治的替罪羊,成为“不平等感觉”的发泄对象,成为多数人暴力的牺牲品。因此,这些少数族群的海外保护要提上日程,主导市场的少数族群与当地多数族群的沟通要提上日程,华商少数族群在当地的形象塑造和政治影响力也要提上日程——这个“破窗”得赶紧补上,不然更多地方的窗子会被打破。 避免“温州鞋”的下一个“滑铁卢”   “烧鞋”事件和“扣鞋”事件牵涉到鞋商的损失可以说是整个“灰色清关”的巨额累计成本,只不过谁碰上谁倒霉而已。但是从整个流程来看,这样的事件一定会发生,不是现在就是将来,不是你就是我,不在俄罗斯也会在别的地方。因为游戏规则本身就不规范,随时变化的规则会给鞋商带来致命的损失。   市场经济的基石就是法治经济,在一定的规则之下,允许充分利用规则获取利益,但规则一定是要保护双赢的,这样才能均衡。温州鞋商之所以会不断遭受变故,就是没有合乎游戏规则的基本要求。当然,我们现在还没有办法估计格局会如何改变,但成本增加利润减少是必定的。是否可以承受这样的变化,温州鞋商要从自己的成本和利益关系的计算中慎重考虑。如果附加值不够大,也许就要考虑变化或退出。   “扣鞋事件”发生后,温州市有关部门召开了对俄出口企业座谈会,政府部门再次重申:要严格按照中俄双方有关贸易协定开展业务,各出口企业必须吸取沉痛教训,如果通过正规途径出口,俄海关在通关时间上故意拖延的,就可通报给国家相关部门,通过联合机制来解决;出口企业要切实转变出口增长方式,走出相互压价的圈子,切实提高贸易质量,要多元化地开拓市场,不能完全依赖某一市场,以分散经营,降低风险。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事件会促使温州乃至中国的企业追求具有更多附加值、能够实现双赢的产品和产业,通过平等竞争融入世界市场,这样就可避免一而再,再而三地发生类似温州出口鞋“兵败滑铁卢”的惨剧。 我们要有解破国际贸易壁垒的新思维   过去,我们一直把产品直销看作是降低经营成本的好模式,现在要反思了。温州人在欧洲直销温州鞋,从国内发货、国外进单、市场批发、门市零售一条龙自我“包干”到底,所有环节的利润“独吞独占”,这就已经种下了祸根。   经受了西班牙焚鞋事件和俄罗斯扣鞋事件,温州鞋业应对国际贸易争端开始成熟起来。温州鞋融入国际经济圈,在“价廉物美”的优势发挥到极至后,就可能转变为劣势而腹背受敌。“量大面广、铺天盖地”的出口强势无限膨胀,就有可能导致成祸、成灾;好强、好胜、好斗、好赢的经商理念未必是取赢的上策;在国内奉为至宝的“产供销一条龙”经营模式到了国外就有可能“水土不服”,甚至惹来“一身骚”。所以把产品打入国际市场不能只走外贸出口一条路。   国内鞋类企业要建立解破国际贸易争端的新思维,也就是“双赢”和遵守国际贸易游戏规则。为妥善解决问题,温州鞋业协会积极与西班牙鞋业协会沟通协调,达成了放眼未来、和谐竞争、促进合作的共识。“双赢”思维已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温州方面开通渠道,积极帮助西班牙高档鞋进入中国市场。西班牙鞋业协会已决定今年9月派人到中国进行商务洽谈。二是支持西班牙鞋厂到温州生产,实现品牌与生产资源互补。西班牙鞋业则利用其国际化销售渠道帮助温州鞋开拓国际市场。三是邀请西班牙鞋业企业组团,把其先进的制鞋技术、设备、工艺、皮革带到温州来,参加温州一年一度、已举办九届并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温州国际鞋革鞋机展”。欧盟鞋革协会主席兼西班牙鞋革协会主席拉发埃尔·卡尔沃表示, 要带一支大型团队来温参展。他提出,双方要建立一个协调委员会,对不同认识的问题争取在桌面上解决,不要造成社会化矛盾。 中国鞋业必须强攻高端市场   中国的高端市场在发展,中国的富人在增加,中国人的消费观念越来越理性,越来越愿意接受一些高品质的品牌。进入高端市场作为我国鞋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势在必行。   现在我国虽已成为世界鞋生产制造大国。然而“中国品牌”却寥寥无几。绝大多数企业靠价格战在市场上维系生存,当遇到诸如原材料价格暴涨、劳动力成本加大等不利因素,面临的只有减产或停产关门,谈不上与国外品牌竞争。有些较好的企业,也因为缺乏自主品牌,只能靠给国外品牌加工挣得微薄的利润。因此,中国鞋业要在未来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加快创名牌的步伐。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我们用探索和创新的实际行动去做大量的工作,尤其是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敢于踏进高档大市场,强攻高端市场。   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但如果不牢牢占据这个市场,就只能在市场竞争中输给跨国公司。双星、安踏、森达、奥康等品牌虽然全国市场销量超过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品牌,但是我们的单品种利润是比较低的。如果我们不强攻高端市场,不发力大卖场,却眼睛总是盯着连锁店和批发市场、总是着眼于打价格战,那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与国际市场接轨?又怎能实现中国由制鞋大国向制鞋强国转变的梦想呢? 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尤其是进入上世纪90年代,我国制鞋产业迅速成长、壮大。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头号制鞋大国,鞋类产品的产量和出口量已稳居世界之首。但是我国的制鞋行业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发生在俄罗斯的温州鞋被扣事件进一步突现了这些问题。不仅“温州鞋”,整个中国鞋商都可以在此类事件中得到如下启示:   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根据市场经济的法律章程和市场规律办事;   2) 国家机器对少数族群的海外保护要提上日程;   3) 国内鞋类企业要建立起“双赢” 的新思维,建立遵守国际贸易规则、解决贸易争端的新思维;   4) 对于不公平的待遇要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   5) 制造商要自己积极实现经济转型,根据需要调整经济结构。(来源:中国皮革市场刊)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