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外资鞋企进军中国压力增大
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中国鞋类生产的技术、质量,均已达到国际中档水平,在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然而,中国近10年鞋类生产增长迅速,供求形势日趋严峻,国际市场则长期订购中国的低档产品,令鞋产品的竞争日趋白热化。外资鞋业未来在中国的经营将面临巨大压力,而产品档次的加快转换,将是业界面对的新挑战。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鞋业生产基地,每年生产各类鞋约60亿双,其中运动鞋年产量24亿双,居世界第一,占了全球运动鞋产品的60%。目前,中国约有各类鞋厂7500多家,各类皮革类原料及配件企业8000余家,从业人员150万人,但鞋类70%以上为中低档产品,能在中国市场畅销的中高档鞋类,主要仍从海外进口。
中国现在约占全球鞋类消费量的25%,仅次于美国。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鞋类生产大国、出口大国和消费大国,中国更已形成广东、福建、温州、成都、重庆5大鞋类生产集散地,这些地方也成为香港、台湾及欧美国家鞋业生产商、贸易商、鞋料供货商、制鞋设备商的聚集地,外资鞋类厂家与中国同行的竞争,在这些地区尤为激烈。
由于近年外资鞋商进入中国急促增加,大批民营鞋厂又纷纷开业,市场供应量增长甚快,供过于求的矛盾十分尖锐。一些以往最畅销、最热门的鞋类品种在中国市场也普遍呈积压之势。男女装牛皮鞋、童装牛皮鞋、男女装牛皮靴、男女牛皮棉鞋、男女旅游皮鞋、童装旅游皮鞋、男女装布单夹鞋、童装布单夹鞋、单女布棉鞋、童装棉鞋、以及塑料鞋、胶鞋等鞋类产品,现在积压量均很大。目前,中国共积压皮鞋5亿多双,各地压价竞销非常普遍,整个鞋业竞争激烈,微利经营,市场拓展空间受到极大制约。(信息来源:鞋技中心--产业资讯网)